专注于撰写历史真相,通过事实考证及收集的历史文献与影像,与您一起探寻历史岁月,感受历史事件的沉淀与魅力。
—— 《 吾思忆 • WuSiYi 》

日本人为何不拍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?

Why Don't The Japanese Make Movies About The Anti-Japanese War?

2023-02-28 21:37

今天跟大家聊两个有趣的问题,益智,涨姿势,建议读完:

第一个问题:日本人为什么极少拍摄“抗日战争”题材的电影电视?他们在怕什么?他们忌讳什么?

第二个问题:古代中国人没有沐浴露,他们用什么洗澡?是不是用水冲冲就算了?

日本人为何不拍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?

1

很有朋友都有这个疑问:

我们中国有那么多的抗日题材的电影电视作品,为什么日本人却很少拍“日中战争”题材的电影电视呢?

今天为你解惑。

简单地说,日本在过去的50年里,很少有“日中战争”题材的电影电视,最主要的原因,其实就是因为:

日中战争

题材票房不佳

是的,日本政府虽然有影视分级制度,但是,日本政府并不审查影视作品的历史叙事和思想倾向,所以,历史类的电影电视在日本,基本上是纯粹的市场行为,“日中战争”题材没人拍,没什么玄乎的,其实这事的主要原因,就是“不卖座”

那么,核心的问题来了:

为什么“日中战争”题材的电影电视,在日本“不卖座”呢?为什么没有票房呢?难道“日中战争”就那么不吸引眼球吗?

主要的原因,有以下这三个:

原因之一:“日中战争”在日本人的历史记忆里所占的分量很小,远远低于日美战争(太平洋战争)。

是的,我们中国人眼中的“日本侵华战争”和日本人眼中的“日中战争”,在各自的历史记忆中所占的分量,完全不一样。

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,日本侵华战争导致我们中国3500万人死伤,日本对我们中国,造成了严重的伤害,我们忘不了。

但是,从日本人的视角看,“日中战争”是在他们的境外(中国)打的,他们总共也才战死40万人,所以,“日中战争”在日本人的历史记忆里,损害不算很惨重,历史地位不高。

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:你上学的时候,揍过同学A一顿,事情过去多年,你都忘记这事了。但是,人家还在深深记恨你。

同一件事(例如战争),由于彼此立场不同、视角不同,导致彼此的记忆不一样,感受不一样,这个现象,叫做“信息差”,也叫“信息不对称”。

那么在日本人的历史记忆里,烙印较深的,是什么战争呢?

答案是:日美战争,也叫太平洋战争。

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死亡人数超过250万,加之太平洋战争是在日本的领土、领空和领海打的,而且还吃了两颗原子弹,所以,在日本人的历史记忆里,他们只记住了太平洋战争,而至于“日中战争”,也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抗日战争,日本人虽然也知道有这回事,但是,他们的历史记忆是模糊的。

或者说,他们本来也应该记住“日中战争”,只是由于太平洋战争给日本造成的损害太大了,他们记忆太深刻了,所以,相比之下,显得“日中战争”这件事在历史中,变“小”了。

正因为如此,一个日本制片商、导演、编剧,要制作一部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的话,出于票房考虑,他们肯定优先选择太平洋战争题材,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的二十年间,日本人拍摄的二战题材的电影,几乎全部都是关于太平洋战争的,我随手举几个例子,例如《吾为君亡》、《我愿做一只贝壳》、《男人们的大和》、《硫磺岛的来信》、《太平洋的奇迹》、《永远的零》、《没有出口的海》等等等等,几乎无一例外,全部都是太平洋战争题材,而关于“日中战争”题材,几乎没有。

打个比方,“日中战争”在日本人历史记忆里的分量,有点像“鸦片战争”在英国人历史记忆里的分量,都知道有这么个事,但是,由于战争是在境外打的,隔靴搔痒,记忆模糊了。

原因之二:日本年轻人不关注“日中战争”这类和他们的生活不相关、太遥远的题材。

是的,对于日本年轻人来说,“日中战争”过去70多年了,和他们相隔了两三代人,这场战争,日本多数年轻人不关注,不关心,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,毕竟太久远了。

而事实上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,日本人是曾经拍摄过“日中战争”题材电影的,例如《独立愚连队》、《春妇传》、《人间的条件》等,因为在那个时候,日本向中国投降才过去十几年,那时候的日本人,还记得那场战争,所以,当时拍这个题材,还有受众。

但是到了今天,情况大不一样。今天日本的年轻人,都是在动漫、游戏之类的东西堆里长大的,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,都不喜欢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,更不关注“日中战争”题材,哪个制片人今天要拍这个题材,注定票房会很惨,亏死。

杀头的买卖,有人做,亏本的生意,没人做。

退一步来说,日本的军迷、战争片爱好者,他们关注的战争,首先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各种内战,其次是太平洋战争、日俄战争等等之类,而至于“日中战争”,排序是比较靠后的,打个比方,就和“中印战争”在我国军迷里的排序,有点类似。

原因之三:“日中战争”题材影视作品很难拍,左右不讨好。

是的,对于日本的制片人、导演、编剧来说,“日中战争”题材的作品,其实是最难拍的,为什么?因为左右不讨好,很难获得观众共鸣。

日本人由于从小受的教育,都隐隐约约知道,“日中战争”是一场错误的战争,所以呢,对于日本的制片人、导演、编剧来说,美化那场战争,肯定不对,观众不买账,不能共鸣。

可是反过来呢,你鞭挞它、批判它、说日本人流氓、日本人的祖宗很王八蛋,同样无法获得日本的观众共鸣,为什么呢?因为啊,日本的观众说到底,他们也是日本人,他们也不喜欢看一部电影,从头到尾都在说自己的祖宗混账王八蛋不是东西。

人的本质,都是寻求自我认同的,没有人喜欢自己的民族身份标签被人否定。

美化祖宗不对,批判祖宗也不对,可见这类题材,有多难拍。

这就是尴尬之处:在日本拍“日中战争”题材的影视作品,无论是持什么立场,都得不到共鸣,都没有票房,时间久了,影视界的人都知道这么个事,于是,逐渐地,也就没人拍了。

同理,英国的制片人,也不会拍鸦片战争题材的电影,一来历史记忆太模糊,二来,思想立场无法定位,说英军有理,不行,说英军无理,也不行,左右不讨好,索性不拍。

要知道投资一部电影花很多钱,制作团队为了保障票房,都会优先选择观众喜闻乐见的题材,而“日中战争”在日本恰恰不是观众喜闻乐见的题材,正如鸦片战争题材在英国一样。

事实上,日本的年轻人和世界上多数年轻人一样,关注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,例如爱情,赚钱,游戏,娱乐,等等,人说到底,都是现实的动物,无论哪国哪朝哪代,万变不离其宗。

尽管如此,日本还是有人不信邪,尝试拍“日中战争”题材的作品,试图扳回一把,例如2015年日本电视剧《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》,讲述侵华日军里面一个日本女护士的战场故事。

在本剧中,日本编剧为了既不得罪左翼,也不得罪右翼,剧中对日军的暴行进行了淡化处理,对民国抗战军队的形象则采取了正面描写,结果,左右不讨好,这部剧在日本的收视率,只有8%到10%,须知,日剧在日本的一般收视率在14%至42%之间,可想而知,这部电视剧的制作团队,会被投资人骂死,然后也会长记性:日中战争题材,以后再也不能碰,亏死了。

2

很多历史爱好者,都有这么一个问题:我们古代的中国人,当时没有沐浴露,没有香皂,他们是用什么洗澡的呢?

难道就用水冲一下,就完事了?

今天,告诉你答案。

这个问题的答案,是这样的:

古人在

不同时代不同地区

有各种各样的洗澡用剂

是的哈,我们古代的中国人,虽然没有沐浴露,也没有香皂什么的,但是,我们古代中国人洗澡,绝对不是用水冲一下那么简单,他们当时,是有清洁剂的。

而且,不同时代,不同地区的中国人,爱用的清洁剂不同,种类繁多,一篇文章是说不完的,所以,今天只能举几个例子,简单说说。

古人洗澡用品之一:香碱。

日本人为何不拍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?

按照古法复原的香碱

是的。香碱。事情简单地说,是这样的:

我们古代的中国人,在千百年的生活经验中发现,一些碱土地上面的碱土,可以用来去除污渍,举个例子,古人的衣服脏了,他到碱土地上,抓一把碱土,来到河边,把碱土打湿,涂抹在衣服的脏处,搓一下,用河水冲洗,衣服就干净了。

日本人为何不拍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?

碱土

这是我们古代中国人在生活中偶然发现的,然后,后来有人把碱土,和着香料,还有淀粉,混在一起,弄成团块,晾干,洗澡的时候,在身上涂抹,用法和我们今天的香皂一模一样,不过当时不叫“香皂”,也不叫“肥皂”,而是叫做“香碱”。

对的,加了香料和淀粉的碱土,简称“香碱”。我们古代中国的城乡,有很多地方,是有香碱出售的,用这个东西洗澡,较为普遍,这也就是为什么直至今天的粤语(广东话)里面,广东人仍然把“香皂”叫“香碱”(读音:Heung Gan)。

读到这里,你是不是顿时明白了,其实我们古代的中国人,真的不笨啊,洗澡,他们有他们的香碱,并非只是用水冲的。

古人洗澡用品之二:皂角类制品。

是的。皂角。我们古代的中国人,除了用“香碱”来洗澡、洗头发、洗衣服之外,还有一个常用的,就是用皂角。

日本人为何不拍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?

皂角

皂角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植物,我们的古人,采摘一些皂角,煮水,煮出来的皂角水,很香,而且有去除污渍的功能,所以,我们的古人也喜欢用皂角水,来洗头发、沐浴、洗衣服。

那么到了宋代呢,我们有的商人,把皂角、香料、各种中草药配到一起,捣碎,凝结成团,切成各种一块一块的,做成类似于我们今天香皂的东西,卖给各户人家,供大家洗澡、洗衣服、洗头发用的,也就是说,其实在古代,我国早就有了商业皂角制品,是专供清洁用的。

日本人为何不拍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?

皂角煮水,用来洗澡洗头发

除了皂角之外,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·木二·肥皂荚》记录了古人用一种名叫“肥皂荚”的植物制造洗涤用品的事情:

“肥皂荚生高山中,树高大,叶如檀及皂荚叶,五六月开花,结荚三四寸,肥厚多肉,内有黑子数颗,大如指头,不正圆,中有白仁,可食。十月采荚,煮熟捣烂,和白面及诸香作丸,澡身面,去垢而腻润,胜於皂荚也”

文字我就不翻译了,总之,古代我们中国人除了皂角之外,也用“肥皂荚”这种植物做原料,制造成类似于我们今天“肥皂”的产品,当时这个产品,就是叫做“肥皂团”。

日本人为何不拍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?

按照古法复原的肥皂团

是的,这个“肥皂团”其实就是汉语词汇“肥皂”的出处。

日本人为何不拍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?

传统脸盆和肥皂团

到了清末时期,洋人以“碳酸钠”和“碳酸钾”为主要原料制造的现代肥皂传入中国,当时中国人有的叫它“洋碱”,有的直接套用古代中国的叫法,就叫“肥皂”。

说到这里,顺便给大家科普一下,肥皂和香皂,是什么关系。

简单地说,肥皂+香精=香皂。是不是秒懂了?

是的,肥皂和香皂,主要成分是一样的,只不过肥皂的碱性更重,不加香精。肥皂添加了香精,就成了香皂,简单地说,就是这么回事。

我们古代的中国人洗澡,除了有“香碱”和各种皂角制品、肥皂荚制品之外,还有人把豆粉和各种中草药,做成团状物,当时叫“澡豆”,用来洗澡,用法也跟肥皂、香皂差不多,这个东西,也有洗涤功用,也能去除污渍,“澡豆”这东西,在古代的中国,也很常见。

日本人为何不拍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?

澡豆

总之,我们古代的中国人洗澡,虽然没有我们今天的沐浴露,他们当时的办法和选择,还是挺多的。

除此之外,古代中国有的穷人还用以下这些东西沐浴:草木灰、淘米水、芝麻叶熬水,等等,种类繁多,就不展开说了。